在清河农耕文化博物馆,记者见到了流泉村十社的村民张全德,他说,作为老一辈清河人,对这些老物件有很深的记忆,感觉很亲切,所以一有时间,他都会到这里看看。 流泉村村民张全德 这是煤油灯,家里用的点的就这个,把人都熏黑了,后来有了这个灯罩,就好了,干净了,以前套马车走的时候就吊的这个灯,接就跟现在的汽车灯一样,这个就是清油倒上,棉花捻子点的灯,人就坐在炕上做针线活…… 馆里展示的物品除流泉村村民们祖辈耕种劳作用过的各式生产工具外,还精心制作了耕牛犁地、役马运种、毛驴打场、纺线织褐、乡村舞台等众多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当地村民曾经的劳作场景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清河地区的农耕文明成就。 流泉村党支部书记赵登庆 这个展品都是我们从解放前前后后,六、七十年代农户用过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目的就是为了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 在清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内,有几间专门陈放“流泉村史”的展室,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市的第一座系统记录村史类“乡村记忆”的村史室。 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老帐本、缺粮登记表、包产到户合同书、老家谱、大事记,历届大学生、参军人员登记表,以及荣誉奖牌、产业规划图等村史内容的集中展示,再现了流泉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不平凡发展历程。 流泉村清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1年来,接待观众余人,先后被评为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示范性博物馆、金昌市第二批“乡村记忆”博物馆,其社会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 来源:金昌广播电视台 赞赏 长按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